上的字迹,就显出独到的水准。

这样的卷子,呈到御前,圣人也必是满意的。在宫中多年,穆尚宫自认对圣人的喜好还是有所了解的。

宋尚食目前没有向穆尚宫透露圣人全部的计划,因为还不到时候。所以穆尚宫现在还以为圣人对亦安的看重,只是想让亦安作为嘉顺郡主的女师。毕竟嘉顺郡主已经到了要开蒙的年纪,宫中有才学的女官,大多年高,又要承担一部分宫廷事务,分不出太多精力教导郡主。

古代孩子开蒙一般在六七岁左右,白家五岁开蒙,已经算是早的了。当然也有四岁多就开始读书的,不过这样的例子很少。大部分都是七八岁左右开蒙,嘉顺郡主的年纪已经到了要进学的时候。

宫里女官虽不算紧缺,但穆尚宫一个一个挑过去,都觉得不合意。请外廷臣子的话,就得由圣人慢慢挑拣。

穆尚宫这样想还有一个私心,嘉顺郡主这时候开蒙,亦安这女官怎么不得做个三年起步?到时候连带着那位殿下也到了年纪。教一个也是教,教两个不还是教?

在圣人一家子面前,所有人都得退出一射之地。

不出穆尚宫所料,这批卷子送到御前,圣人头一个就让捡出亦安的来看。

亦安的字迹中透着一股清逸,风流之中又不失稳重。圣人再细看内容,心里再赞。

圣人抚着卷纸,对身旁的焦清一叹,“文惠若在,必会喜欢这样的文章。”文惠太子主持过几次科举,主考官定好名次后,文惠太子会再看一遍。

文惠太子在世时,最喜欢的文章风格便是如此。在水平差不多的情况下,似亦安这样的卷子,都会略微提升一两个名次。既不影响国家大计,也防止考官排下固定的名次。太子的喜好虽一直被学子揣摩,但终归不算完全。便是有写得一二分相似的,终究没有亦安这般天然的灵气。

画虎不成反类犬,还有可能影响原本的名次。就连为官多年的大臣,对天家父子喜好的把握,也不敢说有十分。

总得来说,圣人父子最喜欢的还是有能力、会干事、能洁身自好的官员。这种官员在圣人和先太子手里,不仅会得到重用,俸禄、赏赐、宅第、土地田亩,这些都不会缺。圣人父子用实际行动告诉百官,只要肯实心用事,荣华富贵少不了的。

章节目录